观点地产新媒体:人才是挖的还是培养的?
林宇:前两年外部进的人比较多,因为企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,内部人才跟不上,必须去外面招聘,否则就面临管理的问题,所以前两年我们从外部大量引进一些人才,这些人才有的适应,有的不适应,肯定都会有,融入进来的就慢慢沉淀下来了。
从今年和明年开始,主要推两个品牌作为我们的人才未来规划,一个是去年开始做的辉动力,做校招,跟龙湖的士官生类似,我觉得他们这种体系是比较好的,我们也做了一个辉动力的体系,从去年开始招一些相对素质比较高的研究生、本科毕业生进来,我们希望在3到5年,把经理级以下的所有员工,用我们辉动力的新鲜血液替换掉。
其次是高管发展计划,我们有千里马计划,这个做了好几年了。这个计划是企业内部竞聘和培训,做高管的储备,我们每年都会有一期,调出30到50个集团内部很优秀的中高级人才,未来会有不同的项目总,或者专业的高管岗位,也明确跟这些参与竞争的人说,如果通过了千里马测试,未来晋升过程中有一些比较好的机会,会优先考虑他们。
从内部培养和培训来看,加深了他们对企业未来战略发展的理解,也加深了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。
未来大的策略可能70%是内部培养,30%从外部引进,大概保持这样一个健康的循环。全部都不从外部引进也不行,都从外部挖也不行,因为不从外部挖,就没新鲜血液,很容易就走入自己的圈子或者思维的困境里。
全部从外面挖也不行,就没有了本身企业的特色,或者核心竞争力。因为挖进来的人不是讲一两次就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,要通过项目实操、管理、开会等,潜移默化地进行影响,让他们认为我是金辉人,金辉应该做什么。
所以,我们可能还是更注重内部的培养,再加上外部的辅助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重庆、北京、上海、苏州的人是从总部调过去,还是当地的市场由当地的人来做?
林宇:基本上是本土化。我们一直都是本土化,从早期去的重庆、西安,甚至现在到北京,我们集团总部员工福建的也不多,可能早期来了一批,后来都是新进来的,基本上都是本土化的。
从房地产的角度来看,我们认为前端部分全部都要本土化,后端风控的可以保留一部分集团外派或者交流的人员,这样的话可以平衡协作的关系,同时能把控风险。
因为新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沉淀,不一定都能满足管理需要,但是如果从内控的话,有一些比较熟悉的人去做这些事情的话,可以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这个角色。
但是前端比如说像营销、开发外联,甚至工程这些体系,我们肯定都是使用本土化,特别是在营销和外联这两个部分,甚至总经理,我们都希望是本土化。
因为营销最贴近客户,本地人肯定最了解本地客户的需求,产品定位的时候、销售的时候,一定要找对套路,同时这个产品也是销售给本地人的,不像大众商品可以卖到全国。
所以,我们必须本土化,特别是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,还得有一些沟通的技巧,这两块我们基本上90%以上都是本土的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今年两个系列产品,一个铭著系列,一个优步系列,这两个产品系列会往哪个方向发展?是怎么定位的?
林宇:现在我们是两个产品线,一个是铭著,一个是优步。
先说说优步,我们在前年就提出优步系列的产品线,在去年很多项目开始落地,包括今年马上要开的好几个项目。
优步是年轻、活力,对未来是有幻想的,对未来是乐观的,因为这套理念,我们做了这个产品线。
当时恰巧我们手里有比较多的刚需和刚改地块,处于相对来讲城市发展比较好的区域,像苏州、上海、南京或者说福州这样的地方,相对来讲是比较好的二线城市。
对刚需和刚改的人群我们做过研究,在这些地方生活的小年轻,或者说已经成就一定的事业,有稳定收入的刚需和刚改客户,他们对生活其实是有要求的。
以往很多开发商可能觉得,这部分客户只是把房子盖给他、卖给他,因为他们的总价承受能力有限,单价承受能力有限。返回西安365淘房>>
/p>